太阳能的发展史(1)
早在3000多年前,人类就开始利用太阳能了。西周时期,我们的祖先就用凹面铜镜会聚阳光点燃艾绒取得火种,即“阳燧取火”技术,并设有专门掌管阳燧的官。
现代意义上的太阳能发电,起源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。1839年,年仅19岁的法国科学家亚历山大·埃德蒙·贝克雷尔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,缓慢地将两片铂金属电极插入到氯化银酸性溶液中。在测量这些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时,他发现,光线中的电流略大于黑暗中的电流——他将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光生伏特效应(简称“光伏效应”)。
19世纪60年代后期,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发现,半导体材料硒的电导率会受光的影响。随后,英国科学家威廉·格里尔斯·亚当斯和他的学生理查德·埃文斯·戴发现,硒在光线下会产生电能,证明了固体金属可以直接将光转换为电能。
光伏效应发现的43年后,美国科学家查尔斯·弗里茨在锗片镀上一层硒金属电极,发明了一块光伏电池。但如同多数早期科学发明的一样,它成本高且效率低。尽管如此,这个发明还是打开了一道大门:光确实能够转化为电,输出电能。弗里茨将一块电池寄送给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西门子,西门子对这一发明大加赞赏,同时也推动了一些科学家开始对光电效应进行基础性研究。
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离不开原材料之一的铜箔软连接,采用T2紫铜排,冲压成型,表面光滑无毛刺,防腐蚀,电阻小导电接地,易安装。
如果您也是智能光伏行业的友商不妨了解一下我们公司-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,并欢迎您的的来电咨询400-001-7700。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从第1次到第573次: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成功发射
- 小米 SU7 Ultra 火爆出圈,金桥铜业软连接为续航添翼
- CR450 动车组样车发布,高铁技术创新迎来里程碑式突破
- 2024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:开启行业发展新征程
- 巴塞罗那充电站的独特之处是什么?
- 极氪009电动车,极充桩助力充电神速!
- 特斯拉4680电池生产陷困境,LG新能源能否胜任?
- 新能源硬铜排的应用场景——充电桩?
- 小米SU7汽车线束为什么不使用铜线?
- 新能源电池即将“退休”?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